最新保值率榜单曝光,从28万降到12万:高配车型的贬值陷阱,9成司机都踩过
最新保值率榜单曝光,从28万降到12万:高配车型的贬值陷阱,9成司机都踩过
loading...
"当初加钱上顶配,现在卖的时候比低配还便宜五千!"
"我那辆进口Jeep牧马人,开了四年才卖十万,朋友同年的汉兰达都十七八万了。"
这样的对话,想必不光兔兔,屏幕前的各位老司机也听到过无数次。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国内乘用车三年平均保值率仅为53.3%,但具体到不同车型,差距能达到30%以上——有人开着"理财车"越开越值钱,有人开着"贬值车"肉疼到不敢看行情。
今天咱们就撕开"保值率"的神秘面纱,聊聊那些被4S店话术、老司机经验甚至"常识"掩盖的真相。
误区一:"合资品牌=高保值"?那是十年前的老黄历了
如果你现在打开某汽车论坛,依然还能看到"日系车三年保值率70%,国产车不到50%"的帖子被顶到热榜。但这几年国内的汽车市场早已变天。
这背后是新能源赛道的彻底洗牌。以比亚迪海豚为例,作为10-15万级纯电代步车的销冠,它凭借刀片电池的耐用性、覆盖全国的4000+家王朝网/海洋网门店(维修保养比新势力更方便),以及厂家推出的"三年保值回购"政策(以开票价的70%回收),直接把同级别燃油车的保值率压了下去。
反观合资品牌,曾经靠"皮实耐造"吃遍天下的丰田本田,三年保值率都经历了大幅度下滑。一位二手车商跟我吐槽:"现在年轻人买车,要么选能上绿牌的,要么选带智能座舱的,谁还盯着老款燃油车?"
保值率的核心从来不是"合资"或"国产"的标签,而是"市场需求"。当新能源渗透率突破60%,能匹配主流消费趋势(绿牌、智能化、低使用成本)的车型,不管品牌国籍,都能拿到高保值率。
误区二:"新车贵=保值好"?加价买的"网红车",二手市场可能没人要
前段时间有位读者跟我分享他的"惨痛教训":为了买一台某新势力品牌的"限量版"纯电轿跑,不仅加了3万装潢费,还等了6个月提车。结果开了两年想卖,二手车商只给原车价的一半——因为这款车的官方 ...
今天咱们就撕开"保值率"的神秘面纱,聊聊那些被4S店话术、老司机经验甚至"常识"掩盖的真相。
误区一:"合资品牌=高保值"?那是十年前的老黄历了
如果你现在打开某汽车论坛,依然还能看到"日系车三年保值率70%,国产车不到50%"的帖子被顶到热榜。但这几年国内的汽车市场早已变天。
这背后是新能源赛道的彻底洗牌。以比亚迪海豚为例,作为10-15万级纯电代步车的销冠,它凭借刀片电池的耐用性、覆盖全国的4000+家王朝网/海洋网门店(维修保养比新势力更方便),以及厂家推出的"三年保值回购"政策(以开票价的70%回收),直接把同 ...
这种情况在豪华品牌和新能源领域尤为常见。比如某德系豪华品牌的纯电SUV,上市时宣传"限量2000台",结果终端优惠15万清库存,三年保值率只有42%;而同价位的比亚迪唐DM-i,因为厂商始终保持"官方指导价稳定+终端优惠不超过1万"的策略,三年保值率高达74.7%(数据来源于太平洋汽车、大搜车智云等机构)。
更扎心的是进口车。很多人觉得"进口车稀缺,肯定保值",但平行进口车的保值率往往比中规车低10%-15%。一位平行进口车商告诉我:"像丰田兰德酷路泽这种热门进口车,中规版有厂家控价,平行进口版因为没有售后保障,二手车商收的时 ...
说了这么多真相,最后给大家几个实用的保值率避坑指南购车建议:
1. 优先选"市场保有量大的主流车型":这些车型保有量大,维修配件便宜,二手车商收得快。
2. 关注厂商的"残值管理政策":现在很多新能源品牌会推出"官方认证二手车"服务(比如蔚来BaaS电池租赁模式、小鹏官方二手车回购),比自己盲目选车更稳妥。
3. 拒绝"为配置买单":除非是刚需(比如北方用户考虑座椅加热),否则尽量选"中配车型"。高阶智驾、全景天窗、多色氛围灯这些配置,在二手车市场贬值速度远超你的想象。
4. 避开"冷门进口/限量车型":除非你对某款车有极强的情怀,否则别碰平行进口车、限量版车型——它们的保值率就像过山车,等你卖的时候可能连购置税都亏不回来。
由于汽车消费金额大,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,买车时考虑保值率无可厚非,但即便是同一级别的车型,具体的品牌车型保值率也大不相同,所以大家在买车前还是要多比多看。那么最后兔兔想问大家:你愿意为了所谓科技感冒险尝试冷门新势力,承担卖车“打骨折”的风险吗?还是宁肯挤地铁,也绝不做韭菜?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真实想法。